服务热线
059-705541411
今天,中考君给新初三的同学们整理了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和文言文的知识点整理,主要包罗译文、一词多义、通假字等等,需要的同学快背起来,这些文言文和古诗词都是中考常考的名篇哦~岳阳楼记宋代: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黄昏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涛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黎民和乐,种种疏弃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世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寓目那巴陵郡的优美景致,全在洞庭湖上。它毗连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声势赫赫,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情形。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仕宦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鉴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情感或许会有所差别吧? 像那阴雨绵延,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咆哮,污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辉煌,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游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薄暮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脱离国都、纪念家乡,担忧人家说坏话、恐惧人家品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情形,感伤到了极点而伤心的心情。
到了东风暖和,阳灼烁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辽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漂亮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颠簸的光闪着金色,悄悄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兴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应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庆幸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羽觞,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兴奋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情感 ,或许差别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优劣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黎民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应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一词多义明:(1)(到了第二年)越明年 (2)(妖冶)至若春和景明以:(1) (来)属予作文以记之 (2)(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表句尾叹息)嗟夫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2)(情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极:(1)(直到)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2)(穷尽,止境)此乐何极 (3)(表现水平深)感极而悲者矣或:(1)(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2)(有时) 而或长烟一空空:(1)(天空) 浊浪排空 (2)(消散) 长烟一空通:(1) (顺利)政通人和 (2)(通向)北通巫峡和:(1)(和乐)政通人和 (2)(暖和)春和景明一:(1)一片:一碧万顷 (2)全:长烟一空 (3)全部:在洞庭一湖则:(1)那么:然则何时而乐耶 (2)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归:(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 (2)聚拢:云归而岩穴暝备:(1)前人之述备矣:译尽 (2)备齐词类活用1.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疏弃了的事业)2.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3.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封建王朝仕宦降职或远调)5.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别人说坏话)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7.而或长烟一空(形容词作动词,消散)8.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名词活用作状语,向北;向南)9.或异二者之为(动词活用作名词,这里指心理运动)古今异义1.气象万千【古义:景致和事物;今义:天气变化;气象万千形容景致和事物多种多样、很是壮观。】2.微斯人【 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情形;今:看】4.横无际涯【古:广远;今:与“竖”相对】5.浊浪排空【古:冲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6.予观夫巴陵胜状【古: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丈夫,夫人】7.前人之述备矣【古:详尽 今:准备】8.增其旧制【古:规模 今:制度】9.作文【古:写文章 今:作文】10.至若春和景明【古:日光;今:景致、景物】11.则有去国怀乡【古:国都;今:国家】12.则有去国怀乡【古:脱离;今:前往】1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古:曾经;今:品尝】14.越明年 【古:及,到;今:越过】15.宠辱偕忘【古:荣耀;今:恩宠】16.沙鸥翔集【古:群鸟停息在树上;今:团体,集中】17.进亦忧【古:在朝廷做官;今:前进】18.退亦忧【古:不在朝廷做官;今:退却】通假字1.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2.百废具兴(通“俱”,全,皆,都)句式分析1.倒装句例:微斯人,吾谁与归?(疑问代词“谁”作宾语,宾语前置。
语序应为“吾与谁归”。)2.判断句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表判断语气。
)3.省略句例: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省略主语“滕子京”。)4.状语后置例: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5.定语后置例: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6.宾语前置句例:吾谁与归?重点语句(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它毗连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流水,水波浩荡,无边无际,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气象千变万化。(2)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像那阴雨绵延繁密,接连几个月都不放晴,阴冷的风咆哮着,污浊的水浪冲向天空(3)至若春和景明,波涛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至于东风暖和、阳灼烁媚时,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辽阔无际。中心思想这篇文章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致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发生的差别情感,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醉翁亭记宋代: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差别,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停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织,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鹤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来宾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 围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徐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制作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僧人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和他的来宾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浏览山水的美景。浏览山水美景的兴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纷歧,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景差别,兴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工具的人在路上欢唱,往复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允许;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
来来往往不停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而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而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眼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兴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羽觞和酒筹交互庞杂;时起时坐高声喧闹的人,是欢喜的来宾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来宾们追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随处叫,是游人脱离后鸟儿在欢喜地跳跃。
可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追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喜,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虚词注解“而”用法:1.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承接3.而年又最高:表递进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递进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表承接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表承接7.水落而石出者:表承接8.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9.四时之景差别,而乐亦无穷也:表因果10.往来而不停者:表修饰11.临溪而渔:【有争议】Ⅰ.当“临”为动词时,表顺接 Ⅱ.当“临”为介词时,表修饰12.溪深而鱼肥:表并列13.泉香而酒洌:表并列14.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15.起坐而喧哗者:表并列16.太守归而来宾从也:表承接17.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之”用法: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2.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3.名之者谁:代词,指醉翁亭4.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5.山水之乐:助词,的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代“山水之乐”7.山间之朝暮也:助词,的8.宴酣之乐:助词,的9.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词类活用1. 山行六七里 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2.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像鸟儿的翅膀张开一样,名词作状语。3. 名之者谁 名:命名,取名,名词用作动词。4. 自号曰醉翁也 号:取名,名词用作动词。5.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前)乐:以……为乐,意动用法;(后)乐:兴趣,名词。
6. 至于负者歌于途 歌:歌曲,名词用作动词,唱歌。7. 杂然而前陈者 前:在前面,名词作状语。8. 太守宴也 宴:设宴,名词作动词古今异义词非丝非竹【竹:古义:管乐器;今义:竹子】四时之景差别【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野芳发而幽香【发:古义:开放;今义:散发】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情趣;今义:愿望,心愿】林霏开【开:古义:消散;今义:打开】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一词多义1.归:太守归而来宾从:回去云归而岩穴暝:聚拢暮而归:回来2.谓:太守谓谁:为,是太守自谓也:命名3.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居高向下临溪而渔:靠近4.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佳木秀而繁阴:草木茂盛的样子5.乐山水之乐:兴趣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喜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对...感应快乐【第一个“乐”】6.而溪深而鱼肥;表并列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递进杂然而陈前者;表修饰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表承接特殊句式1.倒装句: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停者,滁人游也。
(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状语后置句)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2.判断句:环滁皆山也。(“也”表现判断语气。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有亭翼然临于泉上,醉翁亭也。(“也”表现判断语气。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水落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往来而不停者,滁人游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庐陵欧阳修也。(“也”表现判断语气。)3.省略句: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了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中心思想这篇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形貌醉翁亭的秀丽、自然风景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庞大情感。通过形貌醉翁亭的自然景致和太守宴游的局面,体现诗人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
湖心亭看雪明代: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明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十全十美,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而已。
到了湖心亭上,瞥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瞥见我,很是兴奋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恣意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作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另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词类活用1.大雪三日 大雪: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
2.是金陵人,客此。客: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3.拥毳衣炉火 炉火:名词活用作动词,带着炉火。4.与余舟一芥 芥:小草,这里名词活用作状语,像小草一样的微小。
古今异义1. 余住西湖 余:古义:我。(例:余住西湖)今义:剩下。2. 余强饮三明白而别 白:古义:名词,古代罚酒用的羽觞。(例如:余强饮三明白而别)今义:白色。
3.是日更定矣。是:古义:这。今义:判断词(与“非”相对)一词多义是:1.是日更定:这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断动词,是更:1.是日更定:古代夜间的计时单元,音gēng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音gèng白:1.上下一白:白色2.余强饮三明白而别:古时罚酒用的,泛指羽觞。大:1.见余大喜:很是2.余强饮三明白而别:大余:1.余住西湖:我,指作者2.江干上下十余里间:多通假字挐:通“桡”,撑(船)、划中心思想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体现了作者孤苦寥寂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
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雅致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划分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祖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自命不凡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行路难·其一唐代: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何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译文金杯中的琼浆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视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搭船经由日边。人生门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那边?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代: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译文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芜的地域,渡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时光。纪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应已非旧时光景。
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风帆经由;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琼浆振奋精神。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代: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烂醉陶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回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离合悲欢,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希望人恒久,千里共婵娟。(长向 一作:偏向)译文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兴奋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烂醉陶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忖量弟弟苏辙。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羽觞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忧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严寒。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那里比得上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屋里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离合悲欢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
希望人们可以长恒久久地在一起,纵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浏览这优美的月亮。月夜忆舍弟唐代: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家乡明。有弟皆疏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隔离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家乡的最明亮。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探询到他们的消息。寄往洛阳城的家信经常不能送到,况且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长沙过贾谊宅唐代: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华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山河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译文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徐徐斜倾。华文帝重才恩义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寥寂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代: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译文早晨我把一封谏书上奏给天子,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洲。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转头望长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绝的终南山,家又在那里?立马蓝关,积雪拥塞,连马也踟蹰不前。我知你远道而来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正幸亏潮州瘴气弥漫的江流边把我的尸骨收清。商山早行唐代: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家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家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追念昨夜梦见杜陵的优美情景,一群群鸭鹅,正嬉戏在岸边的湖塘里。咸阳城东楼唐代: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岁,祖国东来渭水流。译文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
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之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代: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相见很难,离别更难,况且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干枯的暮春时节。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气滴干。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
长夜独自吟诗不寐,一定感应冷月侵人。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行香子·树绕乡村宋代:秦观 树绕乡村,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景。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译文 绿树绕着乡村,春水溢满池塘,淋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
小园很小,却收尽春景。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
青色的旌旗在风中飞扬,小桥耸立在溪水旁。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莺儿鸣啼,燕儿飞翔,蝶儿慌忙,一派大好春景。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代: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现在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译文 人年轻的时候不懂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道:“好个凉爽的秋天呀!”接待关注微信民众号:中学高分宝典。
本文来源:爱游戏最新app官方下载-www.sd-autoshow.com
Copyright © 2001-2022 www.sd-autoshow.com. 爱游戏最新app官方下载科技 版权所有 备案号:ICP备16915936号-9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滦南县发建大楼96号 电话:059-705541411 邮箱:admin@sd-autoshow.com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