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59-705541411
适合影象背诵,我给大家总结了九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趁着暑假赶快背吧,抢跑新学期哦!《陈涉世家》司马迁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青云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妥立,当立者乃令郎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黎民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令郎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恐慌。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台甫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令郎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数日,命令召三老、好汉与皆来会计事。三老、好汉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作家作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
这部书纪录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的三千多年历史。全书包罗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迹),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种种典章制度)、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历史人物的言行事迹)。书中史料翔实,作者思想倾向也极为鲜明。
例如课文《陈涉世家》,作者把农民起义的首脑陈涉的传记列在“世家”里,足见他对陈涉的历史职位和作用看重。鲁迅先生曾歌颂《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正音阳夏jiǎ 间jiàn令 当行háng 陈胜王wàng 怅chàng恨 罾 zēng 鸿鹄hóng hú忿恚 fèn huì 笞 chī 徇xùn 酂cuó 柘zhè 谯qiáo 砀dàng 社稷jì通假字(1)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2)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
(3)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披着,穿着。
词类活用天下苦秦久矣 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砂。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鱼网,名词活用为动词,这里是用网捕的意思。固以怪之矣。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怪,对……感应奇怪。夜篝火 篝,名词作动词,用笼罩着。
狐鸣呼曰 狐,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目,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眼睛示意。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形容词作名词,结实的铁甲;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锐利的武器。
皆刑其长吏刑,名词活用为动词,处罚。古今异义(1)今亡亦死(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3) 卒中往往语。(4) 将军身被坚执锐。
(5)会天大雨。(6) 楚人怜之。(7)夜篝火。
(8)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9)比至陈。(10)命令召三老、好汉来会计事(1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特殊句式判断句(1)陈胜者,阳城人也。
(2)当立者乃令郎扶苏。省略句: (1)吴广以(之)为然。
(2)上使(之)外将兵。(3)独守丞与(义军)战(于)谯门中。倒装句: 祭以尉首。
文章内容与中心思想课文记叙了陈胜、吴广向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经由和浩荡声势,体现了农民起义的伟鼎力大举量,赞颂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及历史功劳。文章内容明白1.起义的引火线(直接原因):戍卒在开赴渔阳的途中遇雨失期(会天大雨……法皆斩)基础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2.陈胜认为起义将获得宽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⑴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恼恨,到处蕴蓄着反抗的气力;⑵秦二世杀太子扶苏,引起人民群众对秦王朝的更大不满⑶楚人纪念楚将英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3.为起义作舆论准备:①(鱼腹藏书)②(篝火狐鸣)4.陈胜、吴广起义的计谋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令郎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诈称令郎扶苏、项燕?(用简练的语言回覆)扶苏贤明,项燕爱士卒,诈称扶苏,项燕有招呼力。5.文中能体现陈涉少时就有远雄心向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青云之志哉!6.“苟富贵无相忘” 此句反映了陈胜有不满现状盼望改变运气的反抗精神、远大的志向和与同伴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朴素情感。
7.如何看待“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台甫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表达了陈胜等人敢做敢为,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对封建品级制度举行否认。这种思想在其时是难能难得的。
8.《陈涉世家》中陈胜在发动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能体现他卓越的宣传能力和雄心壮志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9.“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看法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10.陈涉是怎样一小我私家?A、有远大的理想和理想,B、有卓越的组织和向导才气,C、有超人的才略和胆识。11.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历程中,他的智谋体现在那里?(1)抓住时机(2)居心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3)激怒众人12.你认为陈涉建设政权前后乐成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获得什么启示?原因:得人心乐成,失人心失败。启示:人心向背是成败的关键。
13.起义军攻占了大泽乡、蕲、铚、酂、苦、柘、谯、陈等,如果用成语来形容起义军攻城掠地的情形,你会想到哪些成语呢?请写出两个。所向披靡、势如破竹、锐不行当、一往无前、无坚不摧《唐雎幸不辱命》《战国策》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父老,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生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死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文学知识关于《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西汉末年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内容多记谋臣策士的运动,写了他们雄辩的言辞和机智的运筹。文笔挥洒自如,形貌人物运动栩栩如生,栩栩如生,富有文学意味。通假字秦王不说 (说——悦,兴奋)故不错意也 (错——措,放置,安放)仓鹰击于殿上 (仓——苍,青色)古今异义词:是 谢 跪 直 易 徒 抢一词多义:徒 谓 使 亡 虽惠 词类活用:缟素重点词语解释1、辱使命: 辱没、辜负2、易安陵: 交流3、其许寡人: 允许4、大王加惠5、甚善: 好6、虽然 虽然这样7、弗敢易: 不;交流8、因使唐雎使于秦9、故不错意也10、请广于君 11、逆寡人者:违背12、轻寡人与:轻视13、非若是也:像;这样14、虽千里不敢易: 纵然15、岂直五百里哉:岂非;只,仅仅16、怫然怒:17、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听说18、布衣: 平民19、免冠徒跣:摘掉帽子,光着脚20、以头抢地耳 21、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22、非士之怒: 有才气有胆识的人23、仓鹰 :通“苍”24、休祲: 休咎的征兆25、若士必怒 :如果 26、缟素: 穿丧服27、色挠:变了脸色;挠, 屈服28、谢之 致歉29、寡人谕矣:明确,明白30、徒以有先生也:只是重点语句翻译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3、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4、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5、夫韩、魏死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6、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7、以君为父老,故不错意也。
8、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9、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10、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情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11、若士必怒,伏尸二人一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1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详细问题:(1)秦王是怎样一小我私家?* 骄横狂妄、贪得无厌、奸诈狡诈、外强中干(2)唐雎是怎样一小我私家?* 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热爱祖国、不怕牺牲。
(3)用自己的话简要回覆:唐雎是怎样让秦王默不作声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反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枚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现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答出要点及历程,意近即可)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
(4)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 *秦王显得很骄横,以一种指责的语气看待唐雎,唐雎以同安陵君保持一致的理由,义正词严地反驳了秦王,有理也有礼。(5)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晰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体现唐雎的?*说明秦王畏惧了。
从侧面体现了唐雎不畏强暴的精神。(6)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而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体现出他的奸诈狡诈。
他请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捧场唐雎的话,从其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隆中对》文学知识本文节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是陈寿字承祚,晋朝安汉人,史学家,所著《三国志》是一部纪传体国别史,共 65卷,纪录三国时期魏 、蜀、吴的历史。基础知识1、通假字 (1)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
(2)自董卓已来 已通“以”,以。2、词类活用(1)箪食壶浆 箪:名词做动词,用箪盛着壶:名词做动词,用壶装着3、古今异义(1)遂用放肆(2)此可以为援而不行图也 (3)北据汉、沔,利尽南海(4)此殆天所以资将军4、一词多义特殊句式时人莫之许也 宾语前置(时人莫许之)欲信大义于天下 状语后置(欲于天下信大义)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判断句 此用武之国判断句贤能为之用 被动句课文明白1、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说明他什么?说明他志向远大,自认为有出将入相的才气。2、 “三顾茅庐”为什么不详细先容?这样摆设详略恰当,能够突出隆中的对策3、联合详细语句,分析刘备和诸葛亮这两小我私家的人物形象。刘 备:是一个思贤若渴、谦虚、以再起汉室为己任的英雄形象;诸葛亮:是一个自视甚高、富有雄才简陋、有卓越的政治,军事才气的谋臣形象4、刘备问计的目的是什么?(原文句子)欲信大义于天下5、末端写“关羽、张飞等不悦”有什么作用?引出刘备对诸葛亮的评价,说明他的“自比”并非虚夸,从侧面突出了诸葛亮的良好才气;同时照应了前文,使文章显得结构严谨。
6、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 “霸业可成”“汉室可兴”。7、诸葛亮为到达这个目的提出了什么战略目标?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目标是:“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8、“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联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计谋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归纳综合三点即可。
(3分)选用贤能 体恤黎民 增强民族团结 改善睦邻关系 对内革新政治等9、在对形势的分析中,诸葛亮特别强调了什么因素的作用?你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特别强调了“人谋”的作用的?“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贤能为之用”“总揽英雄”《出师表》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生死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肤浅,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彼之、费、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官中之事,事无巨细,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气,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今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浊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鄙俚,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谢,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衔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审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效忠言,则攸之、韦、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谢。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通假字1.必能裨补阙漏 (“阙”同“缺”,缺点,过失。)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词类活用1.以光先帝遗德(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2.深入不毛 (名词作动词,长庄稼。)3.恢弘志士之气(形容词作动词,发扬光大。)4.亲贤臣,远小人(形容词坐动词,亲近/疏远。
)5.此皆良实 (形容词作名词,善良、老实的人。)6.攘除奸凶 (形容词作名词,奸诈凶恶的贼子。)7.优劣得所 (形容词作名词,好的坏的。)8.北定中原 (名词作状语,向北。
)古今异义1.此诚危急生死之秋也2.诚宜开张圣听3.引喻失义 4.临表涕零(古义-眼泪;今义-鼻涕。)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为痛恨。)6.先帝不以臣鄙俚 (古义-身份低微,身世鄙野;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7.由是感谢 (古义-感伤激动;今义-谢谢。)8.当奖率三军(古义-勉励,激励;今义-奖励,夸奖。)9.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古义-表现因果关系的关联词;今义-……的原因。
)一词多义1.所以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的原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2.以 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以至于。
)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表现目的,译为“来”。)先帝不以臣鄙俚(因为。)咨臣以当世之事 (拿)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把) 受命以来(表现时间的界线,“以”。
)何以战(凭借。)必以情(凭据,依据。
) 愚以为宫中之事 (认为。)3.效 恐付托不效(动词-完成,实现。)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名词-责任。)4.论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判断,讯断。
) 每与臣论此事 (谈论。)5.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 深追先帝遗诏 (遗留。)6.行 性行淑均 (品行,行为。
)必能使行阵和气 (古代军制,代指队伍,军队。)7.于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对) 受任于败军之际 (在)还于旧都(到)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向)《出师表》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赏罚明白、亲贤远佞,以继续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自己对先帝的感谢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刻意。
第一部门(1~5)从分析形势出发,劝勉刘禅继续先帝遗志,并提出3条建议(议论为主,寓情于议)第一层:(1)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第二层:(2)提出赏罚明白的建议;第三层:(3~5)提出亲贤远小的建议。第二部门(6~7)自叙身世履历,表达感念先帝知遇知恩,效忠刘氏父子及兴复汉室王朝刻意。(记叙抒情第三部门(8~9)向后主刘禅提出诚挚期望。
☆ 第1段:1.诸葛亮分析蜀国其时所处的形势,从哪三个方面分析得出“此诚危急生死之秋”?①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② 今天下三分;③ 益州疲弊。2.据诸葛亮分析,哪些方面是对蜀汉有利的?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3.第5段诸葛亮总结了怎样的历史履历教训警示后主?“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今后汉所以倾颓也。”4.第6、7段作者回首了对自己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临崩寄大事,回首往事的目的是 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效忠刘氏父子真挚情感,并以先帝创业的艰难勉励刘禅。词五首【望江南】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相识作者温庭筠: 本名歧,字飞卿,晚唐太原人。温庭筠诗和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花间词派尊他为“花间鼻祖”。内容先容这首小词,只有二十七个字.却容纳了许多内容:就时间而言,从 清晨 写到 黄昏 ;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 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蘋洲;就人物心田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肠断。
主题本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愿归人的情景,体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考点归纳(1)赏析“斜晖脉脉水悠悠”“脉脉”和“悠悠”外貌写夕阳和江水,实则写女子含情脉脉、柔肠寸断的凄美眼神。(2)本词给人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试用简练优美的语言举行描绘(100字内)。《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物异,衡阳雁去无注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夕阳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鹤发征夫泪。相识作者:范仲淹(989-1052 ) ,字希文。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学过他的《岳阳楼记》。内容先容(1)全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 写景 下阕 抒情(2)写景以一“异”领起,描绘了“雁去衡阳”、“边声四起”、“夕阳孤城”三个画面。
划分写了雁去、边声、孤城、长烟、夕阳,渲染了西北边塞 荒芜萧瑟 气氛。(3)下阕先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体现将士们忖量家乡又盼望立功立业的矛盾心情;最后以“人不寐,将军鹤发征夫泪”点明主旨,抒发了将士们壮志未酬的感伤和思想忧国的情怀。主题 <<渔家傲》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景,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伤和思乡忧国的情怀,同时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辛生活。
考点归纳(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情感沉郁。(2)“千嶂里,长烟夕阳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形貌。
群山绵延,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体现了边塞的悲凉。(3)“人不寐,将军鹤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4)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 雁去 ”(限2个字)。
(5)你怎样明白“人不寐,将军鹤发征夫泪”一句中的“寐”? 睡觉(6)从“长烟夕阳”,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 大漠孤烟直,长河夕阳圆。(7)这首词的上、下阕划分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上阕偏重于形貌,下阕偏重于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立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辛。(8)“千嶂里,长烟夕阳孤城闭”形貌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牢牢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差别。
(2分)同时点明晰战事吃紧,警备森严的特殊配景。(9)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鹤发征夫泪”的明白。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未酬的感伤和思乡忧国的情怀,雄浑沉郁,苍凉悲壮。(10)“人不寐,将军鹤发征夫泪”一句中为什么戍边将士今夜不眠、头生鹤发?爱国激情,浓重思乡,兼而有之。
(11)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端起羽觞,遥望万里之外的家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但功业未成,边患未平,归家的计划遥遥无期。
这两句词体现将士们忖量家乡又盼望立功立业的矛盾心情。(12)“人不寐,将军鹤发征夫泪”一句运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将军鹤发征夫泪”是互文,鹤发不但指将军,士兵也久戍不归,所谓“三军尽衰老”;流泪的也不只是征人,将军也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而悲悼流泪。抒发了他们壮志难酬的感伤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这里的悲怆情调蕴藉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庭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怨愤不平。《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汉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相识作者: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良好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内容先容全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写 密州出猎的弘大壮观的局面;下阕写盼望报效国家的激情壮志。主题这首词通过太守出猎局面的形貌,体现了作者盼望报效国家、卫国杀敌、建设功业的激情壮志。
考点归纳(1)用简明的语言归纳综合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2分)上阕写出猎盛况(局面)。下阕写报国情。(2)词中的“倾城”的意思是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 “为报倾城”体现了当地黎民对苏轼态度是:外貌是追随太守,实质是对苏轼的拥戴、赞扬、佩服(或:对苏轼政绩的肯定)(能从“实质”上说对,即可给满分)。
(3)从选文中加线的“狂、卷、挽”中任选一个,说说这个词是怎样体现豪迈的?(1分)“狂”:激情旷达,统领全词,无不展现粗犷豪爽的气势派头;“卷”:体现狩猎场景弘大,人员众多,气势壮阔,突现阳刚之美;“挽”:拉满弓的姿态强劲,信心百倍,激情无比(三个词语均体现豪迈之气势)。(4)“江城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 ,“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题目。(5)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定将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到场战斗,去反抗西北的侵略者。表达了作者要报效祖国,抵御入侵者,立功立业的刻意。(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寄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利益?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蕴藉(7)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的一个词是“倾城”。(8)请用自己的话形貌“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狩猎局面。
(2分)太守率领众多随从,纵马飞驰,像狂风一样越过小山冈。(9)在下阙中作者运用两个典故,表这了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①希望获得朝廷重用。
②杀敌报国,立功立业(10)贯串全词的“词眼”是什么?有什么利益?狂;突出自己要发少年狂的激情壮志(11)“遣冯唐”和“射天狼”有什么特点?划分表达什么意思?都用典;“遣冯唐”表达了作者希望的到天子的重用,“射天狼”表达了作者要竭尽全力抵御外敌,为国力功的刻意(12)用你自己的话,形貌一下“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所展现的壮观画面。随从出猎的武士们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声势赫赫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阵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13)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表达了词人不平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龄大了,但我仍能跃马战场,迎击来犯之敌。
(1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此人为自己勾勒什么的形象?英武豪爽,气概非凡,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15)“亲射虎,看孙郎”表达了此人什么意思和情感?意思是作者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突出展现了作者虽然年龄不小,但仍有着少年的狂气。《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鹤发生!相识作者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山东济南),南宋大词人,辛弃疾与苏轼齐名,世称“苏辛”。
著有《稼轩是非句》内容先容上阕写军营中的生活,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五件事情;下阕写猛烈的战斗局面,写了骑快马、挽强弓、收失地、留隽誉,最后回到“可怜鹤发生”的现实中,词作有雄壮转为悲壮,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立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主题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立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考点归纳(1)凭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1分)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2)辛弃疾只管“鹤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战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2分,写一个得1分)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2分)(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2分)既点明晰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2分,每点1分)(4)最能体现壮词的句子是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5)体现作者政治理想的句子是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6)体现作者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7)抒发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感伤的句子是:可怜鹤发生(8)说明战斗猛烈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玄惊(9)了却君王天下事:这两句体现了词人的爱国热情和雄心壮志(10)可怜鹤发生:抒发了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感伤(1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玄惊: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画了战斗的猛烈局面(12)“可怜鹤发生”也是“壮词”吗是,因为这句话化雄壮为悲壮,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情感(13)简要分析“可怜鹤发生”在内容上和情感上的作用内容上:起点明主旨作用,从回忆到现实;情感上:化雄壮为悲壮,抒发了壮志难酬之情(14)“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爽高昂的军营生活气氛。
(15)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立功立业的爱国情感(1分)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16)读了此词,你心目中的辛弃疾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豪迈词代表人物;南宋爱国词人;兼具文采和武略;怀有一腔报国之志却壮志难酬等(17)这首词的题目《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请凭据自己的明白,剖析“赋壮词”的寄义。①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②从思想情感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③从语言气势派头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18)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鹤发生的慨叹?他的理想难以实现,当他看到自己鬓边的鹤发时,感应自己已入暮年,心中不由涌起壮志难酬的悲情!《武陵春 》 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相识作者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
济南人,南宋著名的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其作品后人辑有《漱玉词》,今人辑有《李清照集》。内容及主题这首词藻用借景抒情、化虚为实的手法,表达女词人心田中,因种种不幸遭遇而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伤心之情。
考点归纳(1)上片中,“花已尽””,交接的是季节特征, “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心田的悲悼。(4分)(2)全词是如何体现作者对故人的忖量这份“浓愁”的?(4分)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详细地表达了她心田的浓重哀愁;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
(两层意思各2分,共4分)(3)找出《武陵春》中词人化虚为实,形貌愁思的句子。(1分)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分)(4)词中“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与前面的“闻说”、“也拟”联合起来,以主人公庞大的心理运动体现心田极重的哀愁。(5)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原来是抽象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词人运用夸张的比喻,把它比作可触摸,可承载的实体,说自己的“愁”多得连小船都载不动,突出了自己的愁苦之重,想象奇特,委婉蕴藉,生动形象。【月夜】(刘方平*唐)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家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卜算子 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寥寂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完工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破阵子】(晏殊*宋)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伍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投合。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目前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浣溪沙】(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用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那边望神州?满眼风景北固楼。千古兴亡几多事?悠悠。不尽长江滔滔流。
幼年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对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山坡羊 骊山怀古】(张养浩)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其时奢侈今那边?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朝天子 咏喇叭】(王磐*明)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本文来源:爱游戏最新app官方下载-www.sd-autoshow.com
Copyright © 2001-2022 www.sd-autoshow.com. 爱游戏最新app官方下载科技 版权所有 备案号:ICP备16915936号-9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滦南县发建大楼96号 电话:059-705541411 邮箱:admin@sd-autoshow.com
关注我们